原标题:春节将至年味浓
1月18日,市民在甘肃省定西市一处广场观看迎春灯饰。新华社发(王克贤 摄)
(相关资料图)
春节临近,各地张灯结彩,举行形式多样的迎新春活动,到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。
1月18日,市民在甘肃省定西市一处广场观看迎春灯饰。新华社发(王克贤 摄)
相关新闻
新甘肃:【新春走基层】外地商家抢赶兰州年货集
年货市场上的外地特色农产品
新甘肃·甘肃日报记者 李永萍 王聪
年年买年货,岁岁景不同。
走进张掖路商业步行街,2023城关区迎新春年货节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开展,摊位上展销的商品琳琅满目,各具特色。记者注意到,除了甘肃本土商户,此次年货节还吸引了不少外地商家来此摆摊设点,参与展销。
年货街顾客众多
青海牦牛肉、湖南嫩腊肉、四川香肠、花生酥、新疆干果……一大波具有特色风味的外地农特产品、休闲零食在年货市场大放异彩,“纯天然、高蛋白、低脂肪”等概念也让人眼花缭乱。
“‘赵老师’花生酥,纯手工制作,甜而不腻。现在购买有优惠,欢迎免费品尝。”来自四川的休闲零食“赵老师花生酥”在张掖路年货节市场设置了两个摊位。
展销员告诉记者:“我家的花生糖都是手工制作,有原味、焦香、芝麻、葱香四种口味,每年春节前,我们都会来兰州参加年货节展销,已经七八年了。我们是厂家直销,价格比较优惠,深受兰州市民喜爱。”
“青海高原有机农特产品,牦牛肉,五香的、麻辣的,尝一尝,看一看。”工作人员一边吆喝一边切下一小块牛肉,给顾客试吃。
记者询问得知,该摊位的老板是青海人,此次参会带来许多青海高原有机农特产品。除了牦牛肉,老板还承包其他摊位售卖糖果干货。
年货市场上的青海牦牛肉
“青海的牦牛肉味美可口、低脂肪、高蛋白、有营养,深受大家喜爱,我们每年都来参加年货节展销,希望抓住春节营销节点打开销售渠道。”老板笑着说,想趁年前多赚点钱,卖到腊月二十九就回家过年了。
在旁边的展位上,不同口味的罐装夹心海苔、袋装牛肉粒摆放得整整齐齐,许多顾客正在品尝选购。
年货市场上的广东休闲零食
“听朋友说这边要办年货节,我们专门从广东赶来展销产品。”摊主介绍,他们售卖的产品曾受邀参展过2022年兰洽会,深受消费者喜爱,趁年货节再次来兰州展销,进行产品的招商和推广。
据了解,本次年货节活动是三年来规模最大、企业参与数量最多的一次,商品种类和数量也是最齐备的一次。外地商家的入驻,进一步丰富了兰州年货市场,为兰州市民带来更多年味。
年货市场上的四川休闲零食(图:新甘肃·甘肃日报记者 王聪)
相关新闻
兰州晚报:文化过大年 非遗进雷台
2023年武威春节文化活动丰富多彩
兰州晚报讯 金虎辞旧岁,玉兔迎新春。2023癸卯兔年,武威市雷台汉文化博物馆将在春节期间开展“文化过大年·非遗进雷台”主题系列活动,展示武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,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,带人们体验不一样的新春嘉年华。
1月26日(正月初五)有“半台小戏唱人生”活动,人们可以在雷台汉文化博物馆前园广场欣赏半台戏演出。半台戏,作为一种民间戏曲演出形式,又称“半台小戏”,是流传于凉州民间的一个传统戏曲品种。以传统折子戏和风趣幽默的生活小戏为主,用贴近生活的戏剧情节和富有特色的凉州方言,充分展现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。2月5日(正月十五),武威雷台有“徜徉宝卷长河 饱览武威胜景”活动。河西宝卷是在唐代敦煌变文、俗讲以及宋代说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吟唱的俗文学。用通俗易懂的吟唱,反映人民群众切身的社会生活和喜怒哀乐,寓教于乐,经久不衰。当日,还有“魅力非遗迎新春 凉州鼓魂大拜年”活动。凉州攻鼓子是武威市的传统鼓舞,集娱乐性、艺术性、地方性于一体,2008年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通过浑厚豪迈、稳健大方的鼓舞表演,演绎本地鲜明浓郁的地方特色,表现武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此外,还有“凉州贤孝话新年”活动。人们可以在这种乡土艺术的浓郁氛围里,咀嚼着人生的酸甜苦辣,欣赏植根于凉州民间的古老说唱艺术——凉州贤孝。通过幽默风趣、通俗生动的演绎,感受武威丰富的民族文化。
此外,1月22日(正月初一)、2月5日(正月十五),武威雷台还有“雄狮劲舞闹新春”活动,通过吉祥舞蹈——舞狮的火热氛围,体验欢腾闹新春的热闹和喜庆。
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雒焕素
相关新闻:美丽乡村年味儿浓
排练社火迎新春,蒸糟肉迎丰年……春节前夕,记者走进兰州高新区和七里河区的村镇,感受这些传统民俗散发出的浓浓年味儿。
蒋家营村:
排社火迎新春 且看非遗呈盛宴
锣鼓声声辞旧岁,喜气洋洋迎新春。临近春节,兰州高新区定远镇蒋家营村社火队紧张排练着,围观群众的欢声笑语和演出人员的载歌载舞,共同呈现了欢欢喜喜迎新春的热闹景象。
“时隔八年,社火队再次组建起来,村民们热情高涨。”社火队负责人蒋玉峰介绍,蒋家营村社火队共有500多人,参加社火表演的有30多人,今年春节的社火表演时间定于正月初六。在他身后,社火队队员们披红挂彩精神飞扬,敲锣打鼓豪情万丈,高跷舞龙精彩绝伦。
当了三十多年“春官”的蒋培荣也来到社火排练现场,见证社火队的进步与成长,见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繁荣。“社火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宝贝,我们不能丢。今年村里重新组建社火队,我很激动,每天都来陪他们排练。”70多岁的蒋培荣如今是社火队的动作指导和顾问。
据介绍,蒋家营村的社火表演已经有五、六百年的历史了,从最初的30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500多人,蒋家营村社火队日渐壮大。作为村上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民俗活动,社火也逐渐成为蒋家营村村民新时代精神面貌的一种生动体现。“希望以后的日子像闹社火一样,过得红红火火。”蒋玉峰说。
牟家坪村:
做美食 贴年红 年味浓
从小年开始,家住七里河区彭家坪镇牟家坪村的王正宇就在为过年做准备,打扫卫生、买年红、做传统美食等等,一点点把年味儿收拾出来。
“过年要有年味儿,传统美食就是可以吃到嘴里的年味儿。”王正宇说。蒸糟肉、炸油饼麻花、蒸喜馍馍、炸丸子……王正宇用老兰州的传统手艺制作美食,味道也是地道的兰州味,过年端上桌让亲友品尝,是农村人过年必不可少的待客礼仪。过年了,新鲜蔬果也不能少。现在生活方便了,不用像以前过年那样囤蔬菜和水果了,去村里的超市随时就能买到。王正宇说,“常见的、应季的蔬菜水果自然不必说,不常见的、反季的蔬菜水果也是想买就买。不仅如此,王正宇还早早准备好了干鲜、炒货以及春联、‘福’字、窗花等年货。”
说起新一年的新打算,王正宇也已经计划好了。“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,我们也可以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。”王正宇说,春节过后,她和丈夫打算陪老人去南方逛逛。“陪伴老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跟传统年俗文化一样不能丢。”
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梦圆 申亮 文/图
相关新闻
兰州晨报:看花灯 逛景点 品美食 赏民俗
临洮新春灯会亮灯了
游客在灯会留影
本报讯(奔流新闻·兰州晨报记者平丽艳 杨亮)1月17日,以“魅力临洮·华灯夜宴”为主题的“临洮县2023年新春灯会亮灯仪式”,在临洮县滨河西路举办。
本次灯会共设计灯展11组,灯带长度为4000米,配备灯笼、激光投影及灯光秀等设备,同时设有主会场舞台和国潮集市,同时还融入了地方非遗文化——社火秦腔表演,打造出“看花灯、逛景点、品美食、赏民俗”的旅游节庆品牌。
据不完全统计,提前开放的国潮集市自1月5日以来,共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,日营业额达65万元,促进消费884万元。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现在物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5 联系邮箱:855 729 8@qq.com